德国人拍的,全片没有喊嗨希特勒
60年前德国用爱国和英雄主义让一群十几岁的少年上战场,今天好莱坞一群SB在一部叫安德的游戏的电影中YY让一群同样十来岁的少年,让他们去毁灭了一个星球,用着同样的鼓吹和说辞。更让你想不到的是这部电影还是按一部当下很红很伟大的科幻小说改编的~呵呵了吼
一定有一部由德国人自己拍摄的直面二战战场的优秀影片,无论是在剧本的编排还是在局部场景的设置上。
“发给你什么,取决于国防军还剩下什么。”然后就领到了39紧身夹克。。(只有白癡才會以為國防軍很厲害吧?)
没有我们参加,德国赢不了这场战争,哈——虽然你说这是傻,但当时换是我,我也会如此作为。事后评论战时行为的人可真是轻松,而且精明。
冷酷的长官们忙着撤退根本不想管一群愣头青小伙的死活,而真正关心孩子们的长官却被自己国家的士兵杀死,讽刺。派遣年轻人去镇守原本就要被轰炸的桥梁,一番保留性命的操作却在年轻人炙热过头的行为下成为自己命丧黄泉的导火索。根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孩子在洗脑教育后自愿上场,经过震撼的一一死亡,意志已经破碎不堪。亲手杀死前来炸桥的士兵也是这种结果的投射。从始至终都是德国人杀德国人,内部的矛盾激化,中间的战斗只不过是催化剂。
比08年的彩色版出色得多
8.0抱着国家社会主义灌输的报效祖国理想的一群孩子牺牲于一场无谓的战斗中,前后对比展现出的荒谬在电影第三幕中随处可见,不仅是这群孩子的牺牲,还有被当成逃兵杀死的下士,以及劝阻孩子却被乱枪打死的美国大兵等等,这种荒谬无谓的死亡让人感到的惋惜,在战局已定的收尾阶段,显得尤为强烈。
爱国少年脸,天真又残忍
一群少年顽固地保护一座注定会被炸掉的桥,以此隐喻德国的苦守。在把主角置换成孩子(而且还反复强调这个词)之后,成功地将某种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消解在反思的形式中。最后段落中的雾气/烟雾弹是妙笔。
德青版七武士,为了守住儿童天地,打脸一样的现实主义。非职演是百里挑一,展现真的故事,真成了假,假成了空。可怕,没人跳出来说不,都被那两个军二代坑了,即使是那个小诗人。教师的苦心全白费。
炸了它。。。
德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完全是另一种角度解读战争。有刻意说教做作之嫌,但是瑕不掩瑜,主题鲜明,人物表演真实,力荐。
爱国盲从与青春困惑中的七个德国少年简单操练初出茅庐就能阻击敌军于桥头击毁两辆坦克毙敌数人?当然最后也对本家阵营的炸桥军官开了枪,但伊伯特曾经表达过一种观点,认为电影画面的篇幅比例往往更能反映主题导向,显然本片护桥斗美的篇幅动静要远大于反戈一击……由此可见,反战作品要如何平衡好深刻自省与潜境自荣(哪怕产生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实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三星半
这群傻孩子,不知道该说他们英勇还是无知
德国帅锅。。。。太帅了。。。。
新浪潮
“坚守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心情”以后看到这种论调可以直接拉这部片子出来反驳了
拍得像特摄片XX战队一样热血澎湃啊。中间一段清内鬼很无间道。
我估计电影的道具可能都是真正原物!1959年德国人自己拍摄二战电影,更值得玩味。。。